English

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

——访青岛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张若飞
2000-12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

不久前,青岛市委一下子拿出58个副局级领导职位向社会公开选拔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短短一个多月时间,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便达1080余人,其中博士便有89名……对这次公开选拔,不少人为之鼓舞,认为这是我国推行干部制度改革的良好实践;也有人对众多博士自愿放弃专业、热衷从政的行为有非议。带着社会上的种种议论,记者采访了青岛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张若飞。

张若飞说,青岛市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。1986年,青岛便率先在全国面向社会公开选拔4名副局级领导干部;1993年,青岛再次拿出市科委、旅游局、高科园等五个单位的7名副局级领导职位以及7名行政领导助理职位,面向全国公开选拔。尽管这两次选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尝试,可正是这种尝试,为我们的干部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1998年,青岛市委正式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委任选任领导干部要扩大民主,引入竞争机制”,青岛市的公开选拔工作终于步入了制度化、规范化的良性循环轨道。载至目前,青岛市已公开选拔了729名干部,其中副局级以上干部53名。

谈起近日进行的这次大规模公开选拔,张若飞显得有些激动。他说,对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问题,中央多年来反复强调,可推行起来异常艰难。主要原因,一是观念上的问题,各级党委也罢,各级组织部门也罢,说起来重要,可行动起来思想上又有障碍;二是机制上的原因,多少年“论资排辈”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头脑和手脚;三是缺少理想的社会氛围,“官本位”问题突出。这次,青岛市委之所以决定一下子拿出50多个副局级职位公开选拔,并决定对博士生“网开一面”,就是基于突破以上的症结,让公开选拔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,从根本上解决青岛市管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。张若飞说,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是一项综合工程,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党政领导干部上,还应十分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。近几年来,青岛市始终坚持把“三支队伍”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任务,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,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仅人才队伍建设,近三年间便引进各类专业人才7800余人。

“进行干部人才制度改革,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”———张若飞这样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